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2022-06-06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公共充电桩现状分析

1、保有量

近年来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5.8万台上升至2021年9月的104.4万台。2015、2016年充电桩保有量大幅增加,2017-2019年增速减缓。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基建政策开始推动充电桩建设,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2.3万台。与2019年12月相比,2020年12月公共桩保有量增长56.4%。截止2021年9月为104.4万台,对比2020年12月增长29.4%。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虽然直流充电桩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交流电因成本较低,仍占据主要市场。截至2021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04.4万台,环比增加5.9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42.8万台、交流充电桩61.6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14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交直流一体机相较于2020年底481台有所减少。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车桩比

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较2019年末增长29.18%。同时,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68.1万台,较2019年末增长37.9%。我国的车桩比从2015年的7.84:1下降至2020年的2.93:1,车桩比呈下降趋势,充电桩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地区结构

就公共充电桩省市发展情况而言,广东省发展最快,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公共充电桩TOP10省市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1.7%。其中,广东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达16.1万台,上海、北京位居第二和第三,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9.7万台、9.4万台。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竞争格局

就公共充电桩企业竞争格局而言,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占据市场主要地位,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9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12家。其中星星充电运营23.1万台、特来电运营23.0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云快充运营12.2万台、南方电网运营4.1万台、依威能源运营3.3万台、汇充电运营2.3万台、上汽安悦运营2.2万台。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私人充电桩现状分析

1、保有量

总体来看,受益于政策推动,再加上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持续上涨,我国私人充电桩增长状况较公共充电桩发展较快,但相较于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自2015年起快速增长,到2020年已达87.4万台,同比2019年增长24.3%。随着市场保有量基数快速增长,增速有所下降。同时因目前充电桩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保有量增速下降,再加上目前“私桩共享”出现,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充电桩不足的境况。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仍有较大建设需求

对照发改委、能源部于2015年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截至20年底我国公共桩实际保有量已达标,但私桩建成率仅20.3%,缺口仍较大。车桩比方面,与车桩比1:1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目前我国充电桩产业尤其是私人桩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建设需求。

资料来源:EVCIPA,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原因分析

20年3月充电桩被正式纳入新基建后物业配合度提升,个人用户报装难度降低,但仍有超一半的人因没有停车位、物业不配合的等原因未配建充电设施,再加上我国公共桩仍存在重建设轻经营、数量少充电慢质量差、品牌不兼容等痛点,随着消费者随车配桩的意愿提升。预计未来低线级城市政府将逐渐响应补贴与下乡政策,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将为私桩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五、充电桩发展趋势

1、政策助力

2016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2019年3月,四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规定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地方政府层面,我国大部分省市均已出台充电桩产业财政补贴政策。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渐渗透,预计我国充电桩市场将持续扩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技术趋势

行业发展初期,我国的充电技术主要是传导充电技术。目前,我国充电基础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公共充电领域以直流快充为主,交流慢充为辅,其他充电方式为补充,私人充电领域主要是交流慢充。2019年,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标准体系都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大功率充电技术、无线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及换电模式对充电市场的有力补充,增强了用户的充电体验,我国充电技术正朝着“便捷、高效、安全、智能”的方向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V2G模式试点正在进行

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等城市开展了V2G的试点研究,并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2019年6月,上海开启车网互动商业模式,首次将电动汽车纳入需求响应体系。2020年4月,华北电力市场第一次正式在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结算中纳入V2G充电桩资源,充电桩从单一充电转化为双向充电模式,加入电网实时调控与调峰辅助服务。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对车网互动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的加强工作,推动V2G 协同创新与试点示范。


资料来源及致谢
华经情报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