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始终以绿色电力为纽带,将“两山”理念融入能源发展血脉:从乡村酒坊的“柴改电”到城市充电站的“全绿电”,从光伏板覆盖的“蓝色海洋”到近零能耗的智能变电站……电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更是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器”。
乡村是“两山”理念落地的关键场域,电力则是激活乡村生态价值的“金钥匙”。广州供电局以电气化升级为抓手,推动乡村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双向奔赴,让田园风光变身“聚宝盆”。
从化莲麻村的山香酒坊里,电能替代的“绿色效益”清晰可见。“柴火灶换成智能电锅炉,不仅每月产能从3000斤跃升至3万斤,酒质更纯,电费还省了近一半,院里再也没了黑烟味。”酒坊负责人白先生的账本上,生态账与经济账同样亮眼。这正是广州供电局深耕乡村电气化的缩影——2025年1至7月,广州完成电能替代电量39.4亿千瓦时,以清洁电力倒逼生产方式转型,让乡村在守护生态中收获发展红利。
充电桩的“毛细血管”更让乡村绿色经济活起来。如今,广州乡镇已建成349个充电站点、2244支充电桩,形成“镇镇全覆盖、村村相连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格。“新能源车游客直接开到果园门口充电,采摘、住宿生意比以前火了40%!”花都区赤坭镇徐大哥的农庄里,光伏板在屋顶发电,充电桩在院外迎客,绿水青山间,“生态颜值”正实实在在转化为“经济价值”。
电力基础的夯实,更给乡村“两山”转化注入底气。2024年,广州乡村配电网投资达33亿元,同比增长35.2%,农村停电时间下降32.7%,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5.1千伏安/户。在黄埔迳下村,“源-网-荷-储”智慧能源模式让屋顶光伏全覆盖,村民既能享受稳定供电,又能通过光伏收益、充电分成增收。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改善,电力正让乡村的“生态优势”稳稳转化为“发展优势”。
“两山”理念的践行,离不开能源结构的深度转型。广州供电局以电网为枢纽,推动清洁能源“唱主角”。
“阳光发电”已成为广州能源版图的新支柱。2020年至2025年,广州实现清洁能源全额消纳;截至目前,光伏装机超370万千瓦,较“十四五”初激增近5倍,仅分布式光伏就能为百万市民提供“零碳动力”,中压光伏规模更超越传统煤电,跃升本地第二大电源。这片覆盖厂房、田野的“蓝色海洋”,既缓解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又大幅降低碳排放,让“绿色动能”持续滋养羊城生态与经济。
绿色电力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8月起,广州供电局建设运营的710座充电站、7280支充电桩全部接入100%绿电,服务“十五运”绿色出行,预计年底前推动绿电消费近4500万度。
今年3月,广州绿色电力消费签约仪式上,168亿度的成交规模创下全国城市单批次绿证交易纪录,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9.7万吨、植树5.2亿棵。这一交易量是2024年全年的近3倍,既加速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网,更激发了社会投资绿色产业的热情,让“绿色发电”与“绿色消费”形成闭环。
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对立面。广州供电局将“绿色基因”嵌入电网全生命周期,以科技赋能让电力设施成为“两山”共生的“守护者”。
从化流溪河源头,电力巡检已告别“徒步翻山”。无人机携红外设备低空巡航,智能识别线路缺陷与山火隐患,一小时即可覆盖人工一天的巡检范围,既减少了对植被的干扰,又让生态敏感区的电网更安全。“线路绝缘化处理避开了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科技让电网与自然‘互不打扰’。”电网运维人员的话,道出了电网与生态的和谐之道。
变电站也在变身“生态地标”。黄埔区500千伏科北变电站,作为全国首座近零能耗的500千伏变电站,从建设之初就锚定绿色目标:预制装配工艺、3D打印技术提升节能率,光伏发电、光储充一体化装置、光导无电照明等技术协同发力,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运行。这座“会呼吸的变电站”,成为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共生共荣的典范。(广州日报)
8月13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根据河南省相关部门通知要求,郑州市启动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补资金申报工作。
据悉,此次奖补对象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对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投运并接入省智能服务平台的公交、客运、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专用充电设施项目,高速服务区、国(省)道公路沿线、城际快速公路沿线等领域公用充电设施项目,以及其他领域公用充电设施项目,均给予建设奖补;对通过中原智充APP启停充电的充电设施项目,按照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中原智充APP年度充电量,给予运营奖补。
从奖补条件看,申请建设奖补的公用充电设施项目需满足总装机功率600千瓦以上或集中建设20个以上充电桩(群),公交、客运、环卫、物流等专用充电设施项目,高速服务区、国(省)道公路沿线、城际快速公路沿线等领域公用充电设施项目不受此限制。申请运营奖补的公用快速充电设施月平均运行在线率需不低于90%,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道和城际快速公路沿线公用充电设施月平均运行在线率需不低于95%。
奖补标准方面,公交、客运、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专用充电设施项目按照项目主要设备投资总额(充电桩、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的20%给予建设奖补。高速服务区、国(省)道公路沿线、城际快速公路沿线等领域公用充电设施项目,按照项目主要设备投资总额(充电桩、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的20%给予建设奖补。其他领域公用充电设施项目,按照项目主要设备投资总额(充电桩、变压器、开关柜、电缆)的10%给予建设奖补。
对于通过验收且月平均运行在线率不低于90%的公用快速充电设施,按照0.03元/千瓦时标准予以奖补,每年每桩享受奖补的电量不高于10万千瓦时。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道和城际快速公路沿线通过验收、月平均运行在线率不低于95%的公用充电设施,按照0.1元/千瓦时标准对充电设施运营企业予以奖补,每年每桩享受奖补的电量不高于10万千瓦时。
按照要求,申请建设奖补的企业需通过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提交充电设施奖补申请,县级充电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对申请企业相关纸质资料完整性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通过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确认“同意”。审核通过的企业,应于8月25日前通过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提交申报材料。市级充电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对提交申请的项目全部审核,并于9月15日前将审核报告等资料,通过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提交。相关部门将成立省级联合工作小组,对市级审核通过的资料进行复核,必要时开展现场抽查。
运营奖补则由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提取符合条件充电设施项目的充电订单明细,发各运营服务商和各省辖市主管部门核对,各运营服务商及省辖市主管部门盖章确认后通过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提交省联合审查组审核,并由联合审查组出具意见。资金拨付由省财政厅根据联合审核意见及年度预算规模有关情况下达奖补资金。(郑州日报)
登封:充电+换电+生活服务!充电站又添新功能!
近日,河南省登封市颍河路综合能源站正式投入运营。这座由登封华润燃气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蔚来(
值得关注的是,该站点创新性整合“充电+换电+生活服务”三大功能:一是极速充电,颍河路综合能源站26个充电车位采用动态功率分配技术,满足出租车、网约车等高频补能需求;二是智能换电:支持蔚来、乐道等多品牌车型,每日可服务480次换电,电池储备量达23块,兼容800V高压平台,支持离车自主换电和无线框泊车;三是便民生态:延续原有24小时智能休息室、免费热水、应急药箱等服务,并新增120分钟专属停车权益,打造“能源补给+城市生活”一站式枢纽。
在颍河路综合能源站换电站的现场,用户只需轻点手机蔚来APP或通过车载系统,便能实时查询换电站状态并规划出最优补能路径,开启智能预约之旅;到达站点后,无需再为精准停靠而烦恼,6颗超广角激光雷达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泊车老手”,让车辆实现无线框自主泊车,稳稳驶入换电区域;紧接着,自动解锁、举升、换电、检测等环节一气呵成,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仅需2分50秒,一块健康度良好的电池便已就位,同时系统还同步完成了电池健康度检测;此时,用户可安心下车前往休息区,车辆会自行完成换电,并在结束后自动泊入停车位,整个过程APP会实时推送进度,让用户随时掌握动态,真正实现了从智能泊车到无感换电的极致便利体验。
颍河路综合能源站的投运,不仅为登封市民带来更高效、智能的出行新体验,更以 “零碳能源补给站” 的鲜明定位,为区域县域能源转型勾勒出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范式”。
后期,随着蔚来换电网络的拓展与华润燃气综合能源服务的深化,双方将携手加速 “车—站—网” 一体化未来出行愿景的落地,为绘就登封更美好的蓝天画卷贡献坚实的华润力量。(河南交通广播)
青海省8月11日发布《青海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充电设施的规划、备案、建设、运营及监管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定。
《办法》明确了充电设施的分类,涵盖自用、专用、公用充电设施及换电设施,并指出青海省充换电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将按照“省级部署、三级应用、多网融合”的原则,接入各类设施数据,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运营等提供支撑。
在规划管理上,形成省级、市(州)级及县市区多级规划体系,各部门协同参与。全省充电设施规划按单桩额定功率120kW且单枪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20kW的直流充电桩作为标准桩进行折算,充电桩数量不少于10台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及换电设施项目须纳入省级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充电桩数量少于10台的公用充电基础设施项目须纳入市(州)级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新建居住区需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相关要求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环节。
在备案管理方面,《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禁止以特许经营模式垄断市场。公用充电设施及换电设施投资主体通过竞争性配置产生,项目实行备案制,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接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办法》对充电站名称格式也作出了统一要求:充电站名称应在项目备案、平台接入、对外运营时保持一致,名称格式统一为“运营企业+地理位置+充电站”(如“国网青海西宁市城北区xx充电站”)。同时,《办法》要求供电企业负责配套接网工程且不收取费用,仅接入合规项目。
《办法》强调,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可推行“统建统营”等模式,企业在小区建公共充电设施需获2/3以上业主同意。施工单位需具备相应资质,项目竣工后公用、专用充换电设施须经第三方检测机构验收合格方可运营。
在运营管理中,运营企业需承诺具备相关条件并公示,实时向省级平台推送运营数据。收费实行明码标价,2030年前,对实行